<!--go-->
公知势力登场!
这个词怎么来的呢?
2004年,《南方人物周刊》做了一期专题“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”。
将公知定义为: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,或者是对社会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,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行动者,理想者,谏言者。那会是一个褒义词。
后来成了一个贬义词。
概念发生了变化,现在一提起公知,哦,都知道说的是哪类群体。
并且这类群体不是2004年之后才诞生的,人们回溯既往,惊悚的发现早在90年代他们就已经存在了!
创造了如:‘日本夏令营’、‘德国下水道’、‘美国小护照’等一系列传世之作。
现在,这些人亮相了!
甚至可以说,是第一次成规模的在国内互联网上,因为一个热点话题而集体登场都是被钓上来的。
肖教授先发了一篇‘审丑过敏症’,被挂在了社区首页。
闪亮亮的加V认证: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!
嚯!
网友们惊讶于这个身份,但也纷纷表达不同意见。
“凭什么让我们别有审丑过敏症,而不是让那些创作者去创作美好的东西?”
“开放创新不等于刻意丑化,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,吕燕那造型就是在刻意丑化!”
“这就好比第六代的那些地下电影,专盯着自己家的垃圾堆拍,然后谄媚的迷去国外评奖,得洋大人一声G000便觉高人一等!”这些还算讲理的,但网友多种多样,有的直接开骂了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sadfunsad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