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!--go-->
官吏,实际上是官与吏的组合词,两个字虽然经常一起出现,但从根本上来说,完全是两回事。
在秦汉时期,官吏之间是通用的,官就是吏,吏就是官,没区别。
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官与吏便彻底划清了三八线。
官,那是上品,高人一等,即“上品无贱族”。
至于吏,那是下品,卑微贱业,即“下品无高门”。
唐宋明,吏实质上是一种杂役,也叫作胥吏,有人戏说:
官如大鱼吏小鱼,完粮之民且沮洳。官如虎,吏如猫,具体而微舐人膏。
明代衙门,有官,有僚,有吏。
其中,官是正职,为长官;僚是副职、佐贰,即僚属,吏,就是办事员。
官、僚都是官员,存在品级,如知县正七品,县丞正八品,主簿正九品,任免权来自于朝廷,领取的是朝廷俸禄。
而吏,却是没有品级的,“不入流”,根本就没有朝廷俸禄一说。
所有的吃喝用度,都是来自于衙门。如衙门的财政里,拿出一块,分给这些人,如果知县看谁不顺眼,脾气不好,又贪,几个月不给你发工钱,也是常见的事。
后世经常有人说官僚主义,却从未有人说官吏主义。
原因很简单,官僚都是正儿八经的编内人员,胥吏只是打工服役的,是编制外的人员。像是那些皂隶、马快、禁卒、门子、仵作、粮差及巡捕营番役,都是贱役。
惹知县不高兴的时候,都是直呼“狗吏”的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sadfunsad.com
(>人<;)